3、乙公司系一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0?年1月1日,乙公司开发的一栋全装修的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即出租给丙公司使用。该建筑物总造价为8 000万元(含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6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5年,假定净残值为500万。丙公司的租赁期为4年,每年租金为750万元(假定丙公司均能于各年末按期支付)。
乙公司起初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后来,乙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乙公司自2009年2月1日起,决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变更当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8 500万元。2009年年底和2010年年底,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分别为9 000万元和8 700万元。租赁期届满日,乙公司立即将该建筑物出售给丁公司,出售价款9 200万元,已收存银行。
假定乙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编制乙公司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
解析:乙公司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的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1)2007年1月1日自建取得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 000
贷:开发产品 8 000
(2)2007年12月31日计提投资性房地产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458.33[(8000-500)/15?1/12)](11个月的折旧)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458.33
同时,确认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7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50
(3)2008年12月31日计提投资性房地产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5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500
同时,确认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7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50
(4)2009年1月31日计提投资性房地产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41.67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41.67
(5)2009年2月1日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 5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1 000(已提2年的折旧)
贷:投资性房地产 8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350(1 500-150)
盈余公积 150(1 500?0%)
(6)2009年年底,以当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9 000-8 500)
同时,确认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7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50
(7)2010年12月31日,以当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8 700-9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300
同时,确认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7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50
(8)2011年1月1日出售投资性房地产:
借:银行存款 9 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9 200
同时,结转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
借:其他业务成本 8 7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 500
——公允价值变动200
同时,将投资性房地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