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产品运抵B公司,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1 20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有关安装调试工作尚未开始。假定安装调试构成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上述交易,甲公司在2007年确认了销售收入1 50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1 200万元。
假定按税法规定此项业务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销售收入1 50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1 200万元。
(6)2007年10月1日与C公司签订了定制合同,为其生产制造一台大型设备,不含税合同收入1 000万元,2个月交货。2007年12月1日生产完工并经C公司验收合格,C公司支付了800万元款项。甲公司按合同规定确认了对C公司销售收入计1 000万元,并结转了成本为800万元。由于C公司的原因,该产品尚存放于甲公司,甲公司已开具增值税发票,余款尚未收到。
假定:
(1)除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外,甲公司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2)不考虑除所得税、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3)各项交易或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要求:
(1)判断甲公司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对甲公司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的进行调整,并编制相关调整分录(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3)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交所得税,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4)合并编制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分录。
(5)根据上述调整,重新编制2007年度甲公司的“利润表”。
分析:
(1)判断甲公司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对甲公司上述6个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的进行调整,并编制相关调整分录(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1)甲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将某一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2年变更为15年,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上述变更,甲公司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但指出该项变更已经董事会表决通过,并已在相关媒体进行了公告。经复核,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没有重大差异。该设备原价为1 8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该设备已使用3年,已提折旧4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按税法规定,该生产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该设备当年生产的产品80%已对外销售,20%形成期末库存商品。
【答疑编号212303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不正确。理由是,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没有重大差异,不应改变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2007年该设备实际计提折旧=(1 800-450)÷(15-3)=112.5(万元)
2007年该设备应计提折旧=1 800÷12=150(万元)
2007年该设备少计提折旧=150-112.5=37.5(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37.5×80%)30
库存商品 (37.5×20%)7.5
贷:累计折旧 37.5
(2) 2007年11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购入甲公司100件某产品,每件销售价格为15万元。甲公司已于当日收到A公司货款并交付银行办理收款。该产品已于当日发出,每件销售成本为1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双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规定甲公司于2008年3月31日按每件18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该产品。甲公司将此项交易额1 500万元确认为2007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时结转了主营业务成本,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假定该事项不考虑纳税调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