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选项A体现的是持续经营假设,选项C体现的是会计主体假设,选项D体现的是货币计量假设。
2.
【答案】B
【解析】“盘亏的原材料 ”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3.
【答案】C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回升的希望”说明材料已经发生减值,大海公司应当对该材料计提减值准备。但大海公司未做任何处理,很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大海公司违反了谨慎性原则。
4.
【答案】A
【解析】为构建厂房而购入的物资,在“工程物资”里核算,并作为报表项目单独列示,不属于存货,选项B错误;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不属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属于承租人(此处即为大海公司)的资产,选项C错误;盘亏的存货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属于存货。
5.
【答案】D
【解析】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发生的相关增值税可以抵扣,而不能计入材料的成本,因此材料入账价值=187.2/(1+17%)×(1-25%)=120(万元)(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可以计入存货的的采购成本,25%尚待查明原因的损失,则不能计入材料的入账价值,待查明原因以后再行处理)。
6.
【答案】A
【解析】2011年12月31日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10-1=99(万元),成本为200万元,存货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原则,因此是以可变现净值99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7.
【答案】D
【解析】信达公司持有库存的A材料专门用于生产甲产品,且可生产的甲产品的数量不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该批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甲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作为计量基础。则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62×6-230=142(万元)。
8.
【答案】C
【解析】信达公司持有材料的目的是为了生产产品的,因此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其生产的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基础计算,题目中给定的“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205万元”,即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就属于干扰条件。进一步生产的产品的成本=192+306=498(万元)。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由两部分组成,签订合同的6台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2×6=372(万元),6台甲产品的成本=498×6/8=373.5(万元),6台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大于其成本,因此这6台甲产品发生减值,进一步可知材料也发生减值,6台甲产品对应的材料减值金额=372-306×6/8-192×6/8=1.5(万元);超出合同部分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市场售价每台65万元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192+306)×2/8=124.5(万元),2台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5×2=130(万元),无合同的2台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没有发生减值,因此其对应的材料也没有减值。因此,企业库存的材料应当计提减值的金额=1.5+0=1.5(万元),选项C正确。
9.
【答案】B
【解析】D材料于2011年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10×10-1=99(万元),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200-99=101(万元)。2012年销售的时候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2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20
借:主营业务成本 99
存货跌价准备 101
贷:库存商品 200
因此,该销售对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220-99=121(万元),选项B正确。
10.
【答案】A
【解析】选项A,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影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11.
【答案】B
【解析】腾达公司应当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该项核电站的入账价值=250+25/1.140=250+25×0.0221=250.55(亿元)。
12.
【答案】C
【解析】关于“专项储备”的会计处理:
(1)提取时
借:生产成本 40
贷:专项储备 40
(2)支付安全生产检查费,属于费用化支出,直接冲减专项储备
借:专项储备 2
贷:银行存款 2
购买的需要安装的安全防护设备先的通过“在建工程”归集,待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后确认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但至5月底安装工程仍在继续,因此甲公司2010年5月底“专项储备”的科目余额=1200+40-2=1238(万元)。
13.
【答案】B
【解析】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先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后再调整固定资产价值,但是不调整原已经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
14.
【答案】C
【解析】按现行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所以改良后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000-600-300)-(150-600×150/2000-300×150/2000)+500=1517.5(万元)。
15.
【答案】D
【解析】2010年10月29日购入,应从2010年11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则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属于第一个折旧年度,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属于第二个折旧年度,所以201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720×2/5×10/12+(720-720×2/5)×2/5×2/12=268.8(万元)。(注:双倍余额递减法里的折旧年度,不是具体的会计年度,是时间跨度的概念,即完整的12月,12个月的时间可以跨越2年。年数总和法里折旧年度的概念也是同样的道理)
16.
【答案】C
【解析】将自用的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即用于对外出租的当天。设备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
17.
【答案】A
【解析】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当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收入)。
18.
【答案】A
【解析】2011年该办公楼应计提的折旧额=(2400-100)÷25×3/12=24(万元),选项A正确。(注:投资性房地产到底该怎样计提折旧,主要看其实质是什么样的资产,如果其是建筑物,那么就遵循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即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如果是土地使用权,就要遵循无形资产的折旧政策,即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
19.
【答案】D
【解析】处置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4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4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2500-20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5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2500-2400)
因此,处置时点确认的其他业务成本=2400-500+100=2000(万元)。
(注: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点要将原持有期间存在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且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处置时点对损益的影响,一定要清楚,是否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因为该结转中借贷方都是损益类科目,属于损益类的内部结转,并不影响损益类的总金额)
20.
【答案】C
【解析】东方公司处置时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2100(处置收款金额)-2050(处置时账面价值)+10(租金收入)=6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滥用会计估计,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调整。
2.
【答案】CD
【解析】选项A,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经计提,在持有固定资产期间不得转回;选项B,属于人为调整利润的错误做法。
3.
【答案】ABC
【解析】选项A,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使生产成本金额增加;选项B增加的资产数额比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多;选项C使持有至到期投资金额增加;选项D,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在资产内部之间发生变化,资产总额不变。
4.
【答案】ABD
【解析】选项C,存货盘亏导致的待处理财产损溢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定义。
5.
【答案】CD
【解析】选项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属于日常活动中确认的收入;选项B,利得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选项C,计入营业外收入,属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选项D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6.
【答案】BD
【解析】购入存货过程中支付给运输公司的运输费用(取得运输发票),可以按照发票金额的7%抵扣进项税,而不能全部计入外购存货的成本,选项A不正确;委托加工材料发生的增值税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计入存货成本,选项C不正确。
7.
【答案】ABC
【解析】工程物资并不是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它是为了建造或维护固定资产而储备的,其用途不同,不能作为“存货”核算,选项D不正确。
8.
【答案】CD
【解析】选项A和选项B,都表明大海公司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而不是可变现净值为零。
9.
【答案】ABC
【解析】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应以该材料生产产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10.
【答案】AC
【解析】工程项目完工前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应冲减工程成本;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11.
【答案】BC
【解析】固定资产改扩建期间不计提折旧,选项A不正确;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在出租方,属于出租方的资产,由出租方计提折旧,选项D不正确。
12.
【答案】AC
【解析】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制造费用”和“在建工程”不是损益类科目。
13.
【答案】AB
【解析】报废固定资产所获得的赔偿款项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贷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过程符合资本化的支出直接记入“在建工程”科目。
14.
【答案】ABCD
15.
【答案】BCD
【解析】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后者两者兼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对于企业外购的房地产,只有在购入房地产的同时并对外出租,或用于资本增值才能称之为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选项B、C、D不属于外购投资性房地产。
16.
【答案】AC
【解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已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抓为成本模式。
17.
【答案】AB
【解析】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本质是固定资产的按照固定资产的核算原则处理,本质是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核算原则处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无论其本质是无形资产还是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
18.
【答案】ABD
【解析】自用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按照自用房地产的原值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