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判断用设备换入原材料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分析此笔交易对本年损益是否有影响①计算补价所占比重=120÷(120+340)=26.09%,此交易为货币性交易。
②作为货币性交易,应将此笔交易当作商品购销处理,出售设备将产生损益。
出售设备损益=设备出售价格(公允价值)—设备账面价值—相关税费=340—(502—142—16)—0=340—344= —4(万元)
(4)计算2003年现金流量表中与上述业务有关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的金额。
2003年现金流量表中与上述业务有关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的金额为2万元。
注:
甲公司上述有关该设备的会计处理和甲公司2003年~2006年所得税进行处理过程如下:
(1)2003年:
①2003年12月接受乙公司捐赠:
借:固定资产 502
贷:待转资产价值 500
银行存款 2
②年末计提减值准备:
因固定资产净值为502万元,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45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52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52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2
计提减值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2=450(万元)
③年末进行所得税处理: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00+500+52)×33%=215.16(万元)
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影响额=52×33%=17.16(万元)
借:所得税 50.16
待转资产价值 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15.16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500×67%)335
(2)2004年:
①2004年1月交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15.16
贷:银行存款 215.16
②年末计提折旧:
2004年应提折旧额=(450—22)÷10=42.8(万元)
借:管理费用 42.8
贷:累计折旧 42.8
注:不考虑减值,正常计提折旧情况下,固定资产年末净值分别为:
2003年年末净值502万元;
2004年年末净值454万元(502—48);
2005年年末净值406万元(454—48);
2006年年末净值358万元(406—48)。
③年末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42.8—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2=407.2(万元),因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10万元,在不考虑减值正常计提折旧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为454万元,固定资产价值可恢复至410万元,应冲减营业外支出2.8万元(410—407.2);调增累计折旧5.2(48-42.8)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
贷:营业外支出 2.8
累计折旧 5.2
计提减值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48(42.5+5.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4
=410(万元)。
④年末进行所得税处理: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00—2.8—5.2)×33%=30.36(万元)
借:所得税 30.36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0.36
(3)2005年:
①2005年1月支付财产保险:
借:管理费用 1
贷:银行存款 1
7月发生维修费:
借:管理费 7
贷:应付工资 2
银行存款 5
②年末计提折旧:
2005年应提折旧额=(410—22)÷9=43.11(万元)
借:管理费用 43.11
贷:累计折旧 43.11
③年末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91.11(48+43.1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4=366.89(万元),因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90万元,在不考虑减值正常计提折旧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为406万元,固定资产价值可恢复390万元,应冲减营业外支出23.11万元(390—366.89);调整累计折旧4.89(48-43.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