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价所占比重=收到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300÷2500=12%<25%;因补价占交易金额的12%,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②计算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a.收到补价时:
应确认的收益=(1—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1—2000÷2500)×300—(300÷2500×2500×5%)=60—15=45(万元)
b.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000—300+45+(125—374)=1496(万元)
注: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
原材料 1496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74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2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2500万元×5%) 125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 45
(2)计算甲公司6月30日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准则规定,材料价格下降等原因使得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时,该材料应该按照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①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950—15=935(万元)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970万元,即材料价格下降表明其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原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②计算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期末价值。
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950—170—15=765(万元)
③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765万元,成本为800万元,需计提跌价准备35万元
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 35
贷:存货跌价准备 35
(3)计算甲公司8月15日债务重组应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应付债务账面价值—抵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应付账款1000—[银行存款50+原材料400—存货跌价准备17.5+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9.5+短期投资240]=268(万元)
注: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1000
存货跌价准备(35万元×50%) 17.5
贷:银行存款 50
原材料(800万元×50%) 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50万元×17%) 59.5
短期投资 24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68
(4)计算甲公司12月31日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售价估计—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700—20=680(万元)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生产成本600万元,根据准则规定,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其生产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年末时,原材料的成本为4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7.5万元,故应冲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7.5万元
注:冲回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是:
借:存货跌价准备 17.5
货:管理费用 17.5
解析:
3、答案:
(1)计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00+2=502(万元)
(2)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固定资产计入管理费用折旧额、年末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并将计算结果填列下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