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级会计师《会计实务》章节精选二(5)

时间:2015-08-08 17:19来源:未知 中级会计职称点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D

[解析] 农产品的采购成本=6 000×(1-13%)+500+200=5 920(元)。

[该题针对“外购存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2

[答案] D

[解析] 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尚待查明原因的15%的途中损耗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不得增加材料的采购成本,所以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100×5 000+2 000×(1-7%)+1 000+800]×(1-15%)=428 111(元)。

[该题针对“外购存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3

[答案] C

[解析] 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将继续用于加工应税消费品,则委托方支付的由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在以后销售环节中进行抵扣,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所以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是1 000+200=1 200(万元)。(注:B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可以委托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本题中委托方A公司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相关增值税进项税可以抵扣,不需要计入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

[该题针对“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的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4

[答案] A

[解析] 增值税计税依据应当按照现行市价确定,故增值税税额=20 000×17%=3 400(元);甲企业接收投资获得的原材料与外购的原材料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因此,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也是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而非“资本公积”。

[该题针对“投资者投入存货的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5

[答案] B

[解析] 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48.5

贷:库存商品     40(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50×17%)

[该题针对“存货的后续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6

[答案] B

[解析] 8月6日发出A材料=20×10=200(元)。8月12日购进存货320件,此时A材料总成本=1 000-200+320×6=2 720(元),存货总数量=100-20+320=400(件),存货的单位成本=2 720÷400=6.8(元)。8月23日发出存货=100×6.8=680(元),所以月末的实际成本=2 720-680=2 040(元)。

[该题针对“存货的发出计价”知识点进行考核]

7

[答案] D

[解析] 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先购入的存货成本会高于后购入的存货成本,因此采用先进先出法,发出的存货单位成本会高于留存的存货单位成本,从而产生多计费用,少计资产的效果,更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该题针对“存货的发出计价”知识点进行考核]

8

[答案] B

[解析] B材料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所以应先考虑产品是否发生了减值。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70-10=260(万元),小于其成本280万元,所以B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市场价270-完工尚需发生的成本160-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0=100(万元)小于B材料的成本12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所以B材料期末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该题针对“存货的发出计价”知识点进行考核]

9

[答案] D

[解析] M产品的成本=100×60=6 000(万元),可变现净值=100×70=7 000(万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所以M产品没有发生减值。因甲材料是为生产M产品而持有的,M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所以甲材料应按照其成本计量,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结合以上两点,2008年12月31日不用计提任何存货跌价准备,答案是0。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答案] A

[解析] 专门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是否发生减值,要首先判断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所生产的产品有销售合同,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约定价格为基础来确定。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10×50-0.2×50=5 490(元),甲产品成本=5 000+510=5 510(元),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发生减值。因此该原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10×50-510-50×0.2=4 980(元)。原材料成本5 000大于其可变现净值4 980,所以应计提减值准备5 000-4 980=20(元)。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答案] C

[解析] C选项,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应以该材料生产的产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答案] C

[解析] 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加工成本-估计销售产品费用及相关税费。存货的账面成本不影响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售价和估计发生的销售材料的费用及相关税费只影响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答案] A

[解析] 当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28+215+316=659(万元)。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答案] B

[解析] 产成品可变现净值=120-16=104(万元),产品成本=80+32=112(万元),产品发生减值,所以半成品应当可变现净值计量。该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120-32-16=72(万元),期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72=8(万元)。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CD

[解析]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在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情况下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借方,不计入存货成本。选项B,一般纳税人委托加工物资收回时所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应计入存货成本。选项C,发出材料用于委托加工,其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部分,应作为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一部分加以计入。选项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所发生的合理损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该题针对“存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2

[答案] ACD

[解析] 资源税属于所购存货的相关税费之一,应计入未税矿产品的采购成本,A选项正确;存货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应计入管理费用,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应计入存货成本,B选项不正确;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属于“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应计入采购成本中,C选项正确;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应计入存货成本,小规模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计入存货成本,D选项正确

[该题针对“存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3

[答案] AD

[解析]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该题针对“存货的确认”知识点进行考核]

4

[答案] ACD

[解析] 选项

A.D 均为在途存货,选项C在期末购货方应作为库存存货暂估入账。

[该题针对“存货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5

[答案] ACD

[解析] 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6

[答案] ACD

[解析] 如果以前没有计提过跌价准备,本期存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期末不用做账务处理;若以前已经计提过跌价准备了,这种情况下,应将前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全部冲销或部分冲销。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判断题

1

[答案] 对

[解析] 存货的合理损耗应作为存货的“其他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其中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做处理。

[该题针对“外购存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2

[答案] 对

[解析]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

[该题针对“外购存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3

[答案] 错

[解析] 企业购入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成本,会增加材料的单位成本。

[该题针对“外购存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4

[答案] 对

[解析]

[该题针对“存货的发出计价”知识点进行考核]

5

[答案] 对

[解析]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6

[答案] 错

[解析] 如果材料发生减值,但是生产的产品没有发生减值,该材料不需要计提减值。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四、计算题

1

[答案] (1)B企业(受托方):

应缴纳增值税额=3 000×17%=510(元);

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24 900+3 000)÷(1-10%)=31 000(元);

代扣代缴的消费税=31 000×10%=3 100(元)。

(2)A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方)的账务处理为:

① 发出原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24 900

贷:原材料   24 900

②应付加工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    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应交消费税   3 100

贷:应付账款    6 610

③支付往返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60

贷:银行存款    60

④收回加工物资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27 96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7 960

⑤甲产品领用收回的加工物资

借:生产成本   27 960

贷:原材料   27 960

⑥甲产品发生其他费用

借:生产成本   21 35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 750 (9 000+1 750)

制造费用    10 600

⑦甲产品完工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49 310

贷:生产成本   49 310

⑧销售甲产品

借:应收账款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 7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0 000(100 000×1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9 310

贷:库存商品    49 310

⑨计算应交消费税并缴纳消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6 900(10 000-3 100)

贷:银行存款   6 900存款 6 900

[该题针对“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的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2

[答案] (1)甲产品

可变现净值=1 100-20=1 080(万元)

甲产品的成本为1 000万元,应将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40

贷:资产减值损失 40

(2)乙产品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80-3=77(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成本=400×20%=80(万元)

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77=3(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

贷:存货跌价准备 3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440×80%-12=340(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成本=400×80%=320(万元)

因为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丙材料

可变现净值=210-10=200(万元)

材料成本为220万元,须计提20万元的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4)丁材料

有合同的X产品可变现净值=4 000×(1-10%)×7=25 200(万元)

有合同的X产品成本=1 500×30/20×7+1 000×7=22 750(万元)

因为X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没有发生减值,因此这部分丁材料应该按照成本计量。

无合同的X产品可变现净值=3 500×(1-10%)×13=40 950(万元)

无合同的X产品成本=1 500×30/20×13+1 000×13=42 250(万元)

由于无合同的X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说明无合同的X产品耗用的丁材料发生了减值。

无合同的X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 500×(1-10%)×13-1 000×13=27 950(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成本=30×1500×(13/20)=29 250(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应计提跌价准备29 250-27 950=1 3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3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300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