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章节练习试题2(3)

时间:2014-02-07 21:02来源:未知 中级会计职称点击:

 

四、计算分析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元表示)

1.大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海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大海公司存货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2011年12月大海公司发生下列业务:

(1)①12月1日,从外地购入A材料2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元,另发生运杂费1 200元,装卸费800元,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②12月8日,从本市购入A材料8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2800元,增值税税额5576元,款项尚未支付。

③12月15日,接受丙公司投资,收到A材料1200公斤,投资各方确认的公允价值为49200元(含税),投资方未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按投资协议规定,接受的丙公司投资占投资后大海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的1%。

(2)大海公司12月8日购入的A材料是为了生产甲产品,并且该就甲产品已经与长江公司签订了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至12月31日,甲产品尚未开始生产。12月31日,将A材料加工成甲产品预计发生加工成本6000元,用A材料生产的甲产品的合同价格为38000元(不含税),销售甲产品将发生的相关税费1200元。

要求:

(1)编制资料(1)中A材料入账的会计分录。

(2)判断2011年12月31日从本市购入的800公斤A材料是否减值,如果减值,计算减值金额,并编制与计提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分录。

2.腾达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存货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同时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腾达公司每半年报送一次报表,2011年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4月30日从外地购入甲材料500千克,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51000元,另发生运杂费及装卸费1840元。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入库。

(2)5月10日,所购甲材料到达企业,验收入库的实际数量为490千克,短缺10千克,经审查系定额内合理损耗。

(3)由于该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导致上述甲材料一直积压在库。甲材料6月30日和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47500元和149500元,可变现净值的变动是由同一因素引起的。

要求:

(1)编制甲材料采购入库以及6月30日和12月31日该材料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2)如果2011年10月1日,腾达公司将该批甲材料以200000元(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出售(假定出售材料不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出售所得款项已经存入银行),请编制出售时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存货期末采用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计量的原则,因此是以“可变现净值”为计量基础。

2.

【答案】A

【解析】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另外,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用应按7%计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所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20000+5000×(1-7%)+1000+1000=126650(元)。

3.

【答案】D

【解析】(1060×50+3500+620)/(1060-60)=57.12(元/公斤)。

4.

【答案】C

【解析】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直接抵偿债务(视同销售),则委托方支付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因此,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120+20+24.70=164.70(万元)。

5.

【答案】B

【解析】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损耗,若为合理损耗要计入存货的成本,因此选项A不正确;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回升的希望,说明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该存货发生了减值,但并不是说其可变现净值为零,因此选项C不正确;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选项D不正确。

6.

【答案】A

【解析】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选项A正确;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B不正确;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和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存货损失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选项C和选项D均不入选。

7.

【答案】C

【解析】2011年12月31日,用该半成品加工成的产成品的成本=100+45=145(万元),可变现净值=140-15=125(万元),用半成品生产的产品发生了减值,因此需要对该半成品进行减值测试;成本100万元,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140-15-45=80(万元),累计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80=20(万元),本期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5=15(万元),选项C正确。

8.

【答案】B

【解析】2011年12月31日,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180-15-45=120(万元)大于成本100万元,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账户金额应当为0,因此应当恢复期初存在的存货跌价准备,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5

  贷:资产减值损失                           5

期末,半成品的账面价值为其实际成本100万元,依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量原则,应当以账面价值反映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中,账面价值=实际成本100-存货跌价准备余额0=100(万元),选项B正确。

9.

【答案】B

【解析】A存货期末成本=200×200=40000(元),可变现净值35000(元),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40000-35000-2000=3000(元);B存货期末成本=250×180=45000(元),可变现净值48000(元),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减值恢复,因此应当转回存货跌价准备3000元;C存货期末成本=100×150=15000(元),可变现净值11000元,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15000-11000-2000=2000(元)。因此长江公司2011年12月31日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3000-3000+2000=2000(元)。

(注:题目的最后问的是“存货跌价准备”这个账户的总额的变动,而不是具体明细的变动,因此是A商品应当计提的跌价准备-B转回的跌价准备+C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

10.

【答案】C

【解析】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出的存货,应视同存货销售,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会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