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该目标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的有机统一
2.对下列不确定因素做出判断时,不能体现“谨慎性”质量要求的有( )。
A.在有多种选择时,尽量选择增加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B.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C不高估资产和收益
D.尽量压低负债和费用
3.( )属于会计计量属性。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可变现净值 D.清算价值
4.下列各项中,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有( )。
A.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
B.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C.区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D.适度引入公允价值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会计基础划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B.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了现实义务,它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
C.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D.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6.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 )。
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B.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C.售后回购属于融资交易的会计处理
D.售后租回属于融资交易的会计处理
7.根据负债定义,下列各项属于负债特征的有( )。
A.负债是企业承但的现实义务
B.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负债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D.负债能够可靠计量
8.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利润总额的有( )。
A.当期收入 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C.当期费用 D.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9.关于费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B.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C.营业外支出符合费用的确认条件
D.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10.收入的确认条件包括( )。
A.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B.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C.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D.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三、判断题
1.计量单位只有一种,即货币计量。 ( )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的会计基础。 ( )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会计信息质量有用性的基本特征。 ( )
4.企业选择一种不导致虚增资产、多计利润的做法,所遵循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涉及的真实性原则。 ( )
5.由于持股比例增加而对被投资单位实现控制,将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违背了可比性原则。 ( )
6.取得资产时付出的对价是公允的,所以取得的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 ( )
7.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了现实义务,它可以是法定的,也可以是推定的。 ( )
8.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应当属于费用。 ( )
9.发放股票股利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 )
10.会计核算上售后租回业务不确认收入体现的是重要性原则。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都是用以确定收入成本和费用等归属期间的,因此会计分期假设是产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
2.
【答案】A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3.
【答案】B
【解析】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4.
【答案】D
【解析】该交易应该依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其重要性,不能单从金额判断。
5.
【答案】B
【解析】权责发生制强调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这样可以更好的反应企业经营成果;选项C、D不属于会计基础。
6.
【答案】D
【解析】可比性原则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即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横向可比是指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即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7.
【答案】C
【解析】资产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选项C经营租入的设备不满足特征(2)。
8.
【答案】B
【解析】预收账款是负债类科目。
9.
【答案】D
【解析】企业在获取相关交易或事项的全部信息时进行的会计处理,可能由于时效性的问题,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
10.
【答案】A
【解析】选项BC属于成本费用类科目;选项D属于负债类科目。
11.
【答案】B
【解析】选项A计提发行债券的利息使负债增加,同时增加利息费用,并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选项C财产清查中发行现金盘盈使资产增加,同时增加营业外收入并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选项D接受投资者捐赠使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D
【解析】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该目标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的有机统一。
2.
【答案】AD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选择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的会计方法核算。
3.
【答案】ABC
【解析】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4.
【答案】ABCD
5.
【答案】ABCD
6.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体现的是谨慎性原则。
7.
【答案】ABC
【解析】选项D是负债确认的条件,不是负债的特征。
8.
【答案】ACD
【解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影响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影响利润总额。
9.
【答案】ABD
【解析】费用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由非日常活动引起的,不符合费用的确认条件。
10.
【答案】ABC
【解析】选项D是收入的特征,不是确认条件。
三、判断题
1.
【答案】×
【解析】计量单位主要有货币、重量和长度等,但是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2.
【答案】×
【解析】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3.
【答案】√
4.
【答案】×
【解析】企业选择一种不导致虚增资产、多计利润的做法,遵循的是谨慎性原则。
5.
【答案】×
【解析】因持股比例增加,使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由重大影响改变为控制,从而后续计量也相应的改变,属于不同的交易事项使用于不同的会计政策,不违背可比性原则。
6.
【答案】×
【解析】取得资产以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7.
【答案】√
8.
【答案】×
【解析】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9.
【答案】×
【解析】发放股票股利,是发放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内部变动,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10.
【答案】×
【解析】会计核算上售后租回业务不确认收入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