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实物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许多企业实物资产账表不符,账实不符,长期不盘点。某企业有物无账的车50余辆,系以材料款、工程款等名义购置或频繁顶账而不办理正规手续,由于无账可查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有账无物的车20余辆,有些车已出售或被盗却未办任何财务手续。有的企业废旧物资处置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小金库。
9.跑冒滴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些企业制度建设滞后、内部控制乏力、管理不到位造成跑冒滴漏现象。有的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同类型企业水平;有的企业长年生产不用的存货不及时处理,变成废品;某亏损企业职工家庭用水、电、气不安表、不收费或象征性收费,甚至让厂外个体企业白用,多年来补贴挂账计5000余万元。
二、防范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应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决策和执行构架。要逐步规范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企业重大经济活动联签制度,实现企业内部权力多元化和制衡化。
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腐败现象,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不论是谁都要加以追究。通过明确责任,国有企业的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安全负责,达到惩前毖后、防止腐败的作用。
3.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要公正、公开、透明。要公正评估国有资产,通过完善资产评估法规,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和制度,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管;要公开转让国有资产,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化,通过建立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的制度,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暗箱操作”;企业改制操作要透明,资产处置、资产评估、改制方案应当充分听取职代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将企业改制工作置于群众的参与与监督之下。
4.要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国有资产的账面价值缩水已成为一些侵吞国有资产的理由,因此,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掌握国有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核实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清产核资工作应由国资监管机构组织并委托中介机构具体实施。清产核资后要建立国有资产财务档案,并对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审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5.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监事会的重要作用。按照《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监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可能发生的危及国有资产安全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