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复习指导 > 财务管理辅导 >

2014中级会计师考试《账务管理》笔记:作业成本管理1

时间:2014-09-23 16:48来源:未知 中级会计职称点击:

2014中级会计师考试《账务管理》笔记:作业成本管理1

【考情分析】

  考频:★★

  2011年单选,2012年判断

  【本节目录】

  1.作业成本计算法及相关概念

  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3.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

  4.作业成本管理

  【高频考点】: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其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改进,主要表现在采用多重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技术变革上。随着成本计算方法的完善,它也开始兼顾对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分析,以及对价值链成本的分析,并将成本分析的结果应用到战略管理中,从而形成了作业成本管理。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及相关概念

  所谓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它是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中最小的成本归集单元。作业贯穿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原材采购、生产加工,直至产品的发运销售。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诱因。成本动因通常以作业活动耗费的资源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是成本分配的依据。成本动因又可以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反映作业量与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作业动因反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按照统一的作业动因,将各种资源耗费项目归结在一起,便形成了作业中心,也称成本库。

  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动态地追踪反映,进行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计量,并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即为作业成本计算法。它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而间接费用的分配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分配时,首先根据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资源耗费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去,然后再将上述分配至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各自的成本动因,依据作业的耗用数量分配到各产品上去。

  作业成本法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成本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划分不清的缺点,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变为可控,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正确理解作业成本法,需要明确一下几个概念:

  1.资源

  资源是企业生产耗费的原始形态,是成本产生的源泉。企业作业活动系统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属于资源。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制造费用等。

  2.作业

  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动作,它是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中最小的成本归集单元。作业贯穿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直至产品的发运销售。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

  作业按其层次分类,可以分为单位作业、批次作业、产品作业和支待作业。

  3.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诱因。成本动因通常以作业活动耗费的资源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是成本分配的依据。

  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驱动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资源动因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是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的依据。资源耗用量的多少取决于作业量的多少,与最终产品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驱动因素,反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用于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是沟通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的中介。

  4.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又称成本库,是指构成一个业务过程的相互联系的作业集合,用来汇集业务过程及其产出的成本。换言之,按照统一的作业动因,将各种资源耗费项目归结在一起,便形成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有助于企业更明晰地分析一组相关的作业,以便进行作业管理以及企业组织机构和责任中心的设计与考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