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级会计师考试《账务管理》笔记:股利分配理论
股利分配理论的名片:是指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包括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支付现金股利所需资金的筹集方式的确定等。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因素与市场反应,使公司的收益分配规范化。
股利政策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的方针及对策。
股利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股利往往可以向市场传递一些信息,股利的发放多寡、是否稳定、是否增长等,往往是大多数投资者推测公司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优劣的依据。因此,股利政策关系到公司在市场上、在投资者中间的形象,成功的股利政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
(一)股利分配理论
股利理论 |
应掌握的要点 |
|
股利无关论 |
股利无关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限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投资者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公司市场价值的高低,是由公司所选择的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所决定,而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 该理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理论之上的,假定条件包括 :(1)市场具有强式效率;(2)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3)不存在任何筹资费用(包括发行费用和各种交易费用);(4)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 |
|
股利相关论 |
“手中鸟”理论 |
该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增大。因此,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会偏好确定的股利收益,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 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之上升,公司价值将得到提高。 |
信号传递理论 |
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一般来讲,预期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 |
所得税差异理论 |
该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 |
代理理论 |
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有助于减缓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也就是说,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 股利的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1)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管理者过度投资或在职消费行为,从而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2)较多的现金股利发放,减少了内部融资,导致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外部融资,从而公司可以经常接受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督,这样便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监督减少代理成本。 因此,高水平的股利支付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所以,最优的股利政策应当使这两种成本之和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