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内容
1.含义: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有悖于商业道德且违反法律规定的市场竞争行为。
2.类型:①欺骗性标示行为;②侵犯商业秘密行为;③诋毁商誉行为;④商业贿赂行为;⑤不当附奖赠促销行为。
|
概念、特征 |
表现 |
责任 |
欺骗性标示(仿冒) |
指经营者使用与他人相近或相同的商业标识和外观的行为 |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
— |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
||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
— |
||
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
— |
||
欺骗性标示(虚假陈述) |
指经营者对其产品或服务信息所作的不实介绍。 |
在包装、装潢或广告中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侵犯商业秘密 |
1.秘密性; |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诋毁商誉 |
(1)主体:经营者; |
指经营者传播有关竞争对手的虚假信息,以破坏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
商业贿赂 |
包括行贿行为和受贿行为 |
经营者为了获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向能够影响交易的人秘密给付财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 |
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
不当附奖赠促销 |
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违反法律规定,通过附带地向购买者提供物品、金钱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作为赠予或奖励,以促进销售的行为。 |
1.附巨额奖赠促销: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
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