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复习指导 > 财务管理辅导 >

2013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复习重点三十八

时间:2013-05-17 10:49来源:未知 中级会计职称点击:

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知识点三 成本费用管理

  一、成本归口分级管理

  (一)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的含义

  1.含义:亦称成本管理责任制,是在企业总部(如厂部)的集中领导下,按照费用发生的情况,将成本计划指标进行分解,并分别下达到有关部门、车间(或分部)和班组,以便明确责任,把成本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

  2.目的:进行全过程、全员性的成本费用管理。

  3.注意两方面关系

  1)正确处理财务部门同其他有关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以财务部门为中心,把财务部门同生产、销售、人事等部门的成本管理结合起来;

  2)正确处理厂部、车间、班组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以厂部为主导,把厂部、车间、班组各级组织的成本管理结合起来。

  (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的内容

  1.归口管理:将企业成本与费用预算指标进行分解,按照其所发生的地点和人员进行归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将成本与费用预算指标作为控制标准,实现全员性成本费用管理。

  2.分级管理:按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从上到下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来进行成本费用管理,一般分为三级,即厂部、车间和班组,同时开展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

  二、成本性态分析

  (一)成本性态(成本习性):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固定成本

  1.基本特征

  1)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

  2)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会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向变动。

  2.分类——支出额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间内改变(能否为管理者的决策所改变)

  (三)变动成本

  1.基本特征

  1)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

  2)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本)不变。

  2.分类

  (四)混合成本

  1.混合成本的基本特征: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成正比例关系

  2.混合成本的分类

  3.混合成本的分解

  1)高低点法

  i.高低点(业务量):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

  ii.原理:高低点确定混合成本的相关范围,在此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a和单位变动成本b为常数,即满足:

  y高=a+bx高

  y低=a+bx低,

  iii.优缺点: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较为精确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i.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ii.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i.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ii.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5)合同确认法

  i.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

  ii.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五)根据成本性态建立总成本公式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