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1)编制2000年12月12日取得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1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3)计算2001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02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5)编制2002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6)编制2003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7)计算2004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8)计算2004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实现的净损益。
(9)编制2004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1)借:固定资产 411(350+59.5+1.5)
贷:银行存款 411
(2)2001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11-15)/10=39.6万元
(3)2001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11-39.6)-321=50.4万元
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50.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4
(4)2002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321-15)/9=34
(5)编制2002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287
累计折旧 73.6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4
贷:固定资产 411
(6)编制2003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25
贷:银行存款 25
借:固定资产 312
贷:在建工程 312
(7)2004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312-16)/8=37万元
(8)处置时的账面价值=312-27.75-37=247.25
处置净损失=247.25-10-30+3=210.25
(9)编制2004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7.25
累计折旧 64.75
贷:固定资产 312
借:银行存款 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借:银行存款 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
借:固定资产清理 3
贷:银行存款 3
借:营业外支出 210.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0.25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8分,共33分。)
1、甲公司系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除特别说明外,甲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3个月以内账龄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5‰。根据税法规定,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在税前抵扣。不考虑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按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甲公司2004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05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发生的2004年度纳税调整事项,均可进行纳税调整。甲公司2004年度财务报告于2005年3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
2005年1月1日至3月31日,甲公司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1月14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退回的2004年10月4日从其购入的一批商品,以及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证明单。当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200万元,增值税为34万元,销售成本为185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该批商品时,销售价格是公允的,也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至2005年1月14日,该批商品的应收账款尚未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