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BCD。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三大类,其中物是指可以为人们控制和支配,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体,因此,选项A“阳光”由于不具有经济价值,因而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12.CD。本题旨在考查法律行为的分类。《民法通则》规定,按照是否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者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标准将法律行为分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故本题应选CD。
13.ABCD。法律行为的特殊书面表现形式指公证形式、审核批准、登记、公告形式。
14.ABCD。作为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事实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是将来发生的事实,是不确定的事实,是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是合法的事实,是不与行为的内容相矛盾的事实。
15.ABD。根据《民法通则》规定,ABD属无权代理的三种情形,C选项属代理权滥用。
16.AC。根据《民法通则》规定,AC属于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而BD分别属于诉讼时效的中止和诉讼时效的延长。
17.ACD。根据规定,选项B属于无权代理。
18.ABCD。本题旨在考查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法定情形。
19.ABC。根据规定,选项D属于无权代理。
三、判断题
l.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三大类,其中智力成果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专用技术等创造性脑力劳动成果。
2.√。自然人作为经济法主体,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就有行为能力。
3.√。国家在发行国债,以政府名义与外国签订经济贸易协定时可作为主体。
4.×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5.√。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有人分离,这种分离是所有人行使其财产权的一种方式。
6.×2004年以前的教材为“对自然人来说,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就有行为能力”。2005年教材把“自然人”改为“公民”;不满lO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是18周岁。
7.√。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中,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应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8.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当事人在调解书签收前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9.×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