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每日一练(1月10日)

时间:2014-01-10 16:58来源:未知 中级会计职称点击: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甲公司相关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等于计税基础。甲公司因执行新准则期间较短,对某些业务不够熟悉,故财务经理在复核2012年度的下列资产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时提出疑问:

(1)存货期末计价

库存商品A,账面余额为5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月31日,库存商品A有40%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5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70万元。库存商品A的预计销售税费合计为25万元。

甲公司期末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针对库存商品A,计算的可变现净值=270/60%-25=425(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500-425=75(万元),并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8.75万元(75×25%)。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甲公司2012年2月10日从二级市场上购入乙公司股票1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本打算7月份卖出,但股票市场行情很好估计会在2011年年初卖出。该股票购买价款为100万元,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140万元。

甲公司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甲公司于2012年1月1日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万元的债券,实际支付价款206.9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2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2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利息。甲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期末该债券公允价值为210万元。

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具体核算如下:

2012年1月1日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

——利息调整   8.9

贷:银行存款            208.9

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64

投资收益            8.36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74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74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0.69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0.69

(4)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甲公司2012年7月1日以货币资金700万元取得丙公司(非上市公司)10%股权,投资时经评估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100万元,账面价值为78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为一项无形资产引起的,该资产的账面原价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摊销4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取得投资后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6年。甲公司未参与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也不能对其进行控制。丙企业下半年实现净利润为500万元,未分配现金股利,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2012年7月1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700

贷:银行存款            7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10

贷:营业外收入     110(8100×10%-700)

12月31日

丙企业经调整后的净利润=500-[900-(1000-400)]/6×6/12=47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47.5

贷:投资收益     47.5(475×10%)

其他资料:

(1)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

(2)甲公司尚未结账,有关会计差错可按照当期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差错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存货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有销售合同部分根据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其可变现净值,未签订销售合同的存货才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更正处理:
有合同部分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50-25×40%=240(万元),成本=500×40%=200(万元),未发生减值,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70-25×60%=255(万元),成本=500×60%=300(万元),发生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5万元(300-255)。
更正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75-45)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借:所得税费用            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30×25%)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前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非资本公积。
更正处理: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
  所得税费用            1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3)债券的分类、初始确认以及年末投资收益的核算都是正确的,但后续计量不正确。
理由: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期末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更正处理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74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74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0.69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0.69
(4)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不正确。
理由: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更正处理为:
借:营业外收入           11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10
借:投资收益            47.5
 贷:长期股权投资          47.5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